《汉字的性格》视频截图

《汉字的性格》是一部手绘二维动画作品,该作品立意来自于赵孟頫手卷《大乘妙法莲华经卷第三》这件传世名作的邂逅、观看、分析与想象。作品素以符号、文字、语言为核心创作点的艺术家徐冰,此次更是运用动画的形式使观者在汉字演变的历史中了解汉字书写与中华民族特殊性形成的关系;今天中国文化的内核与能量;以及未来中国在人类新文明建设中所起的可能性作用。对于世界认识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品《汉字的性格》以手绘的二维动画形式展开,其基调是以黑白为主,稍加朱色勾勒及旧宣纸底色的渲染。由21米的宽幅屏幕,5台高清投影,多声道而成(此次展览由于条件所限,后改为12米宽)。宽幅屏幕的形式犹如中国传统的卷轴铺开,引观者入画。整部动画巧借中国画散点式的构图方法,角色的造型和笔法风格是混杂的、趣味性与满眼想象力的,但实则都与中国书法用笔发生内在的联系。动画中,每个内容模块都从书法的一个特定的角度讨论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各个部分内容既可独立存在又实为作品的一部分,在严谨的逻辑链接下,生长出无限的可能性。这与以往动画的线性叙事模式完全不同。散点式的《汉字的性格》时长16分56秒,所承载的信息量巨大,即使循环观看也不会产生厌烦感。观者可以随意游走在画面之中,如入自然之境;又可选择性收看画面内容,且不论何时入画出画均可,这与欣赏中国画时以心取景的手法同构。

  徐冰作品中角色的动作与用线极其质朴甚至有点“拙”,但在其“拙”的外表之下,却透露着一个讲究的艺术家对于艺术作品的“度”的控制。近17分钟的动画中万余张手绘的线的粗细、浓重是统一的,所勾之线的力道是要“吃”到仿古皮宣纸里面,而非浮在表面之上,但又不能过分“吃”透纸张的。动画中的很多描线都是缩小原画后经由拷贝台再次勾勒的。经缩小再放大后的线承载了无限丰富的水墨层次与微观细节的力量。对于软笔与宣纸纤维相遇之时的不确定性的调控,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质量。在如此庞大而驳杂的动画中,艺术家故意保留其初次接触动画时的新鲜与生涩感,留白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

徐冰

徐冰,1955年出生于四川重庆,在北京长大。1975年,文化大革命时下乡待了两年。1977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于1990年移居美国,居住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区。2008年回到北京,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职务。

徐冰的作品曾在加拿大国家艺廊、澳洲国家艺廊、和南非、伦敦、纽约等地展出过。他是美国1999年7月麦克阿瑟奖(en:MacArthur Foundation)“天才”奖(Genius Award)的得主。当时奖项颁发给他的原因基于“在书法和版画上具有原创性、醒思、直观的能力,替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荣获福冈亚洲文化奖艺术・文化奖。

重要个展:

2013 “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 V&A美术馆 伦敦 英国

2013 “汉字的性格” 马萨诸塞州当代艺术博物馆 马萨诸塞州 美国

2013 “文字写生” 阿什莫尔美术馆 牛津大学 英国

2010 “芥子园山水卷” 波士顿美术馆 波士顿 美国

2008 “石径” 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 萨克森州 德国

2007—2010“凤凰” 今日美术馆 北京 中国

2007 “地书——画语” 纽约现代艺术馆 纽约 美国

2015年参展作品:徐冰 《汉字的性格》

来源: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5-01-16 11:06:47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
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下一页2015年参展作品:展望 《假山石No.102》上一页2015年参展作品:黄建成 《清明上河图》